煤矿工人应穿抗静电工作服而不是纯棉工作服

发布时间:

2018-11-12

  安全生产工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煤矿安全问题一直是我国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长期以来,我国瓦斯治理与利用严重滞后,成为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隐患,瓦斯也因此被称为我国煤矿安全的“第一杀手”。
 
  瓦斯爆炸需要同时满足明火、瓦斯浓度和通风三个条件。因为摩擦、撞击、设备故障、电器漏电都可能产生火花。煤炭行业防控的重点是瓦斯浓度、通风状况、设备防爆,而对摩擦产生静电打火缺少认识,没有人更深层次的意识到瓦斯矿属于国家标准规定的气体爆炸危险场所的0区和1区,由于认识上的缺失,使一些事故仍无法避免。
 
  《GB12158-2006防止静电事故通则》中规定:“当气体爆炸危险场所的等级属0区和1区,且可燃物的最小点燃能量在0.25mJ以下时,工作人员需穿防静电鞋、防静电服”。而甲烷(瓦斯)最小点燃能量为0.0027mJ,遇到火花极易引起爆炸。
 
  纯棉服不能替代防静电服。纯棉本身也是绝缘体,在相对湿度低于30%时,纯棉布的带电量有时还大于化纤布,只有相对湿度高于50%时,因纯棉吸水才不起静电。所以纯棉工作服不能代替防静电工作服,特别是干燥季节和我国三北地区更要注意这一点。
 
  现在国内不少煤矿企业的工人在井下作业用纯棉工作服代替防静电工作服,因而悲剧无法避免,这就势必严重影响井下的安全生产。我国煤矿生产企业应统一配置能排放人体静电的抗静电服、鞋、袜,在井下构成一个以个人为单位的强大抗静电网络,杜绝或减少人体静电火花引发的瓦斯爆炸。
 
  说明:气体爆炸危险场所的区域等级。
 
  E1爆炸危险场所的等级
 
  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级原则是按爆炸性物质出现的频度、持续时间和危险程度而划分为不同危险等级的区域。
 
  E2气体爆炸危险场所的区域等级
 
  爆炸性气体、易燃或可燃气体的蒸汽和薄雾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场所,按其危险程度的大小分为三个区域等级。
 
  E2.10级区域
 
  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含蒸汽和薄雾)混合物连续地、短时间频繁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E2.21级区域
 
  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含蒸汽和薄雾)混合物有可能出现的场所。
 
  E2.32级区域
 
  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不能出现,仅在不正常情况下,偶尔短时间出现的场所。
 
  注:正常情况是指设备的正常起动、停止、正常运行和维修。
 
  不正常情况是指有可能发生设备故障或误操作。
 
  而瓦斯属于0区、1区的最高危险场所。

上一页

下一页


版权所有 © 保定三源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保定 seo